2021七大汽车城产量排行?(2021七大汽车城产量排行?)
1. 2021七大汽车城产量排行?
1.广州汽车城
广东的汽车制造业,首推广州市,2020年广州市汽车产量295.21万辆,而整个广东省不过313.23万辆,可以说大部分都集中在了广州。2020年广州市实现产值5860.26亿元。从产量来看,由于无从查询长春的汽车产量,广州以接近300万辆的产量居第一。不过产值方面落后长春和上海。
广州拥有广汽集团,旗下自主品牌包括广汽传祺,合资品牌包括广汽本田、广汽丰田、东风日产等3家产值过千亿的车企,广州合资汽车占据了绝对主角。除了合资,广州还有一家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不过生产基地并不在广州。
2.长春汽车城
汽车城长春,是一汽集团的大本营,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2019年,长春产量达到288.9万辆,汽车制造业产值6762.9亿元。不过2020年长春汽车产量出现了下降,只有265.46万辆,而根据政 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汽车产值增长了12%,我们据此测算,长春2020年汽车产值超过了7000亿元。长春主要的汽车制造企业,基本都是一汽系,自主品牌红旗、一汽奔腾,合资领域有一汽大众、一汽马自达,商用车领域有一汽解放,尽管自主品牌乘用车产量一般,但合资品牌一汽大众和商用车解放都是国内第一,实力非常强。
3.上海汽车城
上海也是汽车大市。2020年上海市汽车产量264.68万辆,占全国10.5%,汽车产业产值6735.07亿元。无论从产量还是产值来说,上海都是强者。上海的汽车产业,背靠国内最大的汽车集团上汽集团,自主品牌有上汽荣威、名爵,合资品牌有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还有独资的特斯拉,客车领域有申沃。除了汽车整车制造,上海的汽车配套产业也非常强,拥有国内最大的汽车配套企业。
4.武汉汽车城
湖北省的汽车制造大头在武汉,武汉也是闻名的“车都”。公开渠道没有查询到2020年和2019年武汉市汽车产业数据。不过2018年,武汉市汽车产量为170万辆,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达4000亿元,是武汉市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汽车产值规模居全国第6位。武汉是东风汽车集团总部所在地,集中了众多东风系车企,按照武汉的说法,集中了“中、美、英、法、日”等5国汽车品牌,合资方面包括了神龙汽车、东风本田、东风雷诺等,自主品牌包括了东风风神、东风新能源,还有吉利汽车等。
5.北京汽车城
北京,能够查到的数据,是2020年汽车产量达到166.01万辆,至于产值,则没有查到。不过,鉴于北京拥有奔驰这个一线豪车品牌,2020年销量达到61万辆多,北京市汽车产业总体产值应该不低,3000亿元以上没问题。北京市拥有北汽集团,旗下拥有北京奔驰、北京现代、北汽幻速等合资品牌,还有北汽自己的自主品牌,也拥有较强的汽车工业实力。
6.柳州汽车城
广西自治区的汽车产业,主要集中在工业城市柳州。尽管没有查到2020年数据,但2019年,柳州市汽车产量达到185万辆,比当年的北京、武汉、重庆还高,也是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市。不过,柳州市的问题,在于产品偏低端,2019年产量虽然接近200万辆,但产值只有2004亿元,附加值不高、产业链不长。柳州的汽车制造业,承载着整个广西的希望,2015年,广西汽车集团成立,总部不在区府所在地南宁,而在柳州。柳州的主要汽车制造厂,包括了制造号称“五菱神车”的上汽通用五菱,还有东风柳州汽车厂、柳州微型汽车厂、柳州特种汽车厂、中国重汽汽车厂等。
7.重庆汽车城
重庆汽车产业的巅峰在2016年。当年重庆生产汽车316万辆,汽车产业产值5400亿元。产量高居2016年全国各省市第一,从产量看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汽车“第一城”。不过,从2017年开始,重庆汽车产业经历了三年连续下跌,直到2020年才实现止跌回升。最低谷的2019年,重庆生产汽车不过138.3万辆,产量滑落到了全国第七位。2020年,重庆终于实现反弹,实现汽车产量158万辆,规上汽车制造产值3672亿元。从产量看,重庆大约恢复到巅峰时期的50%,产值恢复到巅峰时期的68%。
2. 2021七大汽车城产量排行?
1.广州汽车城
广东的汽车制造业,首推广州市,2020年广州市汽车产量295.21万辆,而整个广东省不过313.23万辆,可以说大部分都集中在了广州。2020年广州市实现产值5860.26亿元。从产量来看,由于无从查询长春的汽车产量,广州以接近300万辆的产量居第一。不过产值方面落后长春和上海。
广州拥有广汽集团,旗下自主品牌包括广汽传祺,合资品牌包括广汽本田、广汽丰田、东风日产等3家产值过千亿的车企,广州合资汽车占据了绝对主角。除了合资,广州还有一家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不过生产基地并不在广州。
2.长春汽车城
汽车城长春,是一汽集团的大本营,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2019年,长春产量达到288.9万辆,汽车制造业产值6762.9亿元。不过2020年长春汽车产量出现了下降,只有265.46万辆,而根据政 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汽车产值增长了12%,我们据此测算,长春2020年汽车产值超过了7000亿元。长春主要的汽车制造企业,基本都是一汽系,自主品牌红旗、一汽奔腾,合资领域有一汽大众、一汽马自达,商用车领域有一汽解放,尽管自主品牌乘用车产量一般,但合资品牌一汽大众和商用车解放都是国内第一,实力非常强。
3.上海汽车城
上海也是汽车大市。2020年上海市汽车产量264.68万辆,占全国10.5%,汽车产业产值6735.07亿元。无论从产量还是产值来说,上海都是强者。上海的汽车产业,背靠国内最大的汽车集团上汽集团,自主品牌有上汽荣威、名爵,合资品牌有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还有独资的特斯拉,客车领域有申沃。除了汽车整车制造,上海的汽车配套产业也非常强,拥有国内最大的汽车配套企业。
4.武汉汽车城
湖北省的汽车制造大头在武汉,武汉也是闻名的“车都”。公开渠道没有查询到2020年和2019年武汉市汽车产业数据。不过2018年,武汉市汽车产量为170万辆,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达4000亿元,是武汉市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汽车产值规模居全国第6位。武汉是东风汽车集团总部所在地,集中了众多东风系车企,按照武汉的说法,集中了“中、美、英、法、日”等5国汽车品牌,合资方面包括了神龙汽车、东风本田、东风雷诺等,自主品牌包括了东风风神、东风新能源,还有吉利汽车等。
5.北京汽车城
北京,能够查到的数据,是2020年汽车产量达到166.01万辆,至于产值,则没有查到。不过,鉴于北京拥有奔驰这个一线豪车品牌,2020年销量达到61万辆多,北京市汽车产业总体产值应该不低,3000亿元以上没问题。北京市拥有北汽集团,旗下拥有北京奔驰、北京现代、北汽幻速等合资品牌,还有北汽自己的自主品牌,也拥有较强的汽车工业实力。
6.柳州汽车城
广西自治区的汽车产业,主要集中在工业城市柳州。尽管没有查到2020年数据,但2019年,柳州市汽车产量达到185万辆,比当年的北京、武汉、重庆还高,也是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市。不过,柳州市的问题,在于产品偏低端,2019年产量虽然接近200万辆,但产值只有2004亿元,附加值不高、产业链不长。柳州的汽车制造业,承载着整个广西的希望,2015年,广西汽车集团成立,总部不在区府所在地南宁,而在柳州。柳州的主要汽车制造厂,包括了制造号称“五菱神车”的上汽通用五菱,还有东风柳州汽车厂、柳州微型汽车厂、柳州特种汽车厂、中国重汽汽车厂等。
7.重庆汽车城
重庆汽车产业的巅峰在2016年。当年重庆生产汽车316万辆,汽车产业产值5400亿元。产量高居2016年全国各省市第一,从产量看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汽车“第一城”。不过,从2017年开始,重庆汽车产业经历了三年连续下跌,直到2020年才实现止跌回升。最低谷的2019年,重庆生产汽车不过138.3万辆,产量滑落到了全国第七位。2020年,重庆终于实现反弹,实现汽车产量158万辆,规上汽车制造产值3672亿元。从产量看,重庆大约恢复到巅峰时期的50%,产值恢复到巅峰时期的68%。
3. 2021七大汽车城产量排行?
1.广州汽车城
广东的汽车制造业,首推广州市,2020年广州市汽车产量295.21万辆,而整个广东省不过313.23万辆,可以说大部分都集中在了广州。2020年广州市实现产值5860.26亿元。从产量来看,由于无从查询长春的汽车产量,广州以接近300万辆的产量居第一。不过产值方面落后长春和上海。
广州拥有广汽集团,旗下自主品牌包括广汽传祺,合资品牌包括广汽本田、广汽丰田、东风日产等3家产值过千亿的车企,广州合资汽车占据了绝对主角。除了合资,广州还有一家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不过生产基地并不在广州。
2.长春汽车城
汽车城长春,是一汽集团的大本营,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2019年,长春产量达到288.9万辆,汽车制造业产值6762.9亿元。不过2020年长春汽车产量出现了下降,只有265.46万辆,而根据政 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汽车产值增长了12%,我们据此测算,长春2020年汽车产值超过了7000亿元。长春主要的汽车制造企业,基本都是一汽系,自主品牌红旗、一汽奔腾,合资领域有一汽大众、一汽马自达,商用车领域有一汽解放,尽管自主品牌乘用车产量一般,但合资品牌一汽大众和商用车解放都是国内第一,实力非常强。
3.上海汽车城
上海也是汽车大市。2020年上海市汽车产量264.68万辆,占全国10.5%,汽车产业产值6735.07亿元。无论从产量还是产值来说,上海都是强者。上海的汽车产业,背靠国内最大的汽车集团上汽集团,自主品牌有上汽荣威、名爵,合资品牌有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还有独资的特斯拉,客车领域有申沃。除了汽车整车制造,上海的汽车配套产业也非常强,拥有国内最大的汽车配套企业。
4.武汉汽车城
湖北省的汽车制造大头在武汉,武汉也是闻名的“车都”。公开渠道没有查询到2020年和2019年武汉市汽车产业数据。不过2018年,武汉市汽车产量为170万辆,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达4000亿元,是武汉市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汽车产值规模居全国第6位。武汉是东风汽车集团总部所在地,集中了众多东风系车企,按照武汉的说法,集中了“中、美、英、法、日”等5国汽车品牌,合资方面包括了神龙汽车、东风本田、东风雷诺等,自主品牌包括了东风风神、东风新能源,还有吉利汽车等。
5.北京汽车城
北京,能够查到的数据,是2020年汽车产量达到166.01万辆,至于产值,则没有查到。不过,鉴于北京拥有奔驰这个一线豪车品牌,2020年销量达到61万辆多,北京市汽车产业总体产值应该不低,3000亿元以上没问题。北京市拥有北汽集团,旗下拥有北京奔驰、北京现代、北汽幻速等合资品牌,还有北汽自己的自主品牌,也拥有较强的汽车工业实力。
6.柳州汽车城
广西自治区的汽车产业,主要集中在工业城市柳州。尽管没有查到2020年数据,但2019年,柳州市汽车产量达到185万辆,比当年的北京、武汉、重庆还高,也是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市。不过,柳州市的问题,在于产品偏低端,2019年产量虽然接近200万辆,但产值只有2004亿元,附加值不高、产业链不长。柳州的汽车制造业,承载着整个广西的希望,2015年,广西汽车集团成立,总部不在区府所在地南宁,而在柳州。柳州的主要汽车制造厂,包括了制造号称“五菱神车”的上汽通用五菱,还有东风柳州汽车厂、柳州微型汽车厂、柳州特种汽车厂、中国重汽汽车厂等。
7.重庆汽车城
重庆汽车产业的巅峰在2016年。当年重庆生产汽车316万辆,汽车产业产值5400亿元。产量高居2016年全国各省市第一,从产量看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汽车“第一城”。不过,从2017年开始,重庆汽车产业经历了三年连续下跌,直到2020年才实现止跌回升。最低谷的2019年,重庆生产汽车不过138.3万辆,产量滑落到了全国第七位。2020年,重庆终于实现反弹,实现汽车产量158万辆,规上汽车制造产值3672亿元。从产量看,重庆大约恢复到巅峰时期的50%,产值恢复到巅峰时期的68%。
4. 2021七大汽车城产量排行?
1.广州汽车城
广东的汽车制造业,首推广州市,2020年广州市汽车产量295.21万辆,而整个广东省不过313.23万辆,可以说大部分都集中在了广州。2020年广州市实现产值5860.26亿元。从产量来看,由于无从查询长春的汽车产量,广州以接近300万辆的产量居第一。不过产值方面落后长春和上海。
广州拥有广汽集团,旗下自主品牌包括广汽传祺,合资品牌包括广汽本田、广汽丰田、东风日产等3家产值过千亿的车企,广州合资汽车占据了绝对主角。除了合资,广州还有一家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不过生产基地并不在广州。
2.长春汽车城
汽车城长春,是一汽集团的大本营,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2019年,长春产量达到288.9万辆,汽车制造业产值6762.9亿元。不过2020年长春汽车产量出现了下降,只有265.46万辆,而根据政 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汽车产值增长了12%,我们据此测算,长春2020年汽车产值超过了7000亿元。长春主要的汽车制造企业,基本都是一汽系,自主品牌红旗、一汽奔腾,合资领域有一汽大众、一汽马自达,商用车领域有一汽解放,尽管自主品牌乘用车产量一般,但合资品牌一汽大众和商用车解放都是国内第一,实力非常强。
3.上海汽车城
上海也是汽车大市。2020年上海市汽车产量264.68万辆,占全国10.5%,汽车产业产值6735.07亿元。无论从产量还是产值来说,上海都是强者。上海的汽车产业,背靠国内最大的汽车集团上汽集团,自主品牌有上汽荣威、名爵,合资品牌有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还有独资的特斯拉,客车领域有申沃。除了汽车整车制造,上海的汽车配套产业也非常强,拥有国内最大的汽车配套企业。
4.武汉汽车城
湖北省的汽车制造大头在武汉,武汉也是闻名的“车都”。公开渠道没有查询到2020年和2019年武汉市汽车产业数据。不过2018年,武汉市汽车产量为170万辆,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达4000亿元,是武汉市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汽车产值规模居全国第6位。武汉是东风汽车集团总部所在地,集中了众多东风系车企,按照武汉的说法,集中了“中、美、英、法、日”等5国汽车品牌,合资方面包括了神龙汽车、东风本田、东风雷诺等,自主品牌包括了东风风神、东风新能源,还有吉利汽车等。
5.北京汽车城
北京,能够查到的数据,是2020年汽车产量达到166.01万辆,至于产值,则没有查到。不过,鉴于北京拥有奔驰这个一线豪车品牌,2020年销量达到61万辆多,北京市汽车产业总体产值应该不低,3000亿元以上没问题。北京市拥有北汽集团,旗下拥有北京奔驰、北京现代、北汽幻速等合资品牌,还有北汽自己的自主品牌,也拥有较强的汽车工业实力。
6.柳州汽车城
广西自治区的汽车产业,主要集中在工业城市柳州。尽管没有查到2020年数据,但2019年,柳州市汽车产量达到185万辆,比当年的北京、武汉、重庆还高,也是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市。不过,柳州市的问题,在于产品偏低端,2019年产量虽然接近200万辆,但产值只有2004亿元,附加值不高、产业链不长。柳州的汽车制造业,承载着整个广西的希望,2015年,广西汽车集团成立,总部不在区府所在地南宁,而在柳州。柳州的主要汽车制造厂,包括了制造号称“五菱神车”的上汽通用五菱,还有东风柳州汽车厂、柳州微型汽车厂、柳州特种汽车厂、中国重汽汽车厂等。
7.重庆汽车城
重庆汽车产业的巅峰在2016年。当年重庆生产汽车316万辆,汽车产业产值5400亿元。产量高居2016年全国各省市第一,从产量看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汽车“第一城”。不过,从2017年开始,重庆汽车产业经历了三年连续下跌,直到2020年才实现止跌回升。最低谷的2019年,重庆生产汽车不过138.3万辆,产量滑落到了全国第七位。2020年,重庆终于实现反弹,实现汽车产量158万辆,规上汽车制造产值3672亿元。从产量看,重庆大约恢复到巅峰时期的50%,产值恢复到巅峰时期的68%。
5. 江宁秣陵发展规划?
1.
锚定一流、翻篇归零,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积蓄新动能 “十三五”时期,我们付出了不一般的“五年努力”,交出了不简单的“五年答卷”。一是经济总量不断攀升。五年来,GDP、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位增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60亿元,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1.44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处在全区第一方阵。二是产业项目不断壮大。33个区级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建设,累计投资72.66亿元;28个亿元以上项目落户秣陵,经济产能实现质的飞跃。三是科创活力不断迸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完成61家高企申报,85家企业入选省高企后备库,完成发明授权197件,签订项目技术合同总额3.66亿元。
2.
靶向发力,纵深推进,在打造市先进制造业集聚高地中释放新活力 面向“十四五”,奋斗新征程。我们将瞄准市先进制造业“第一街”的角色定位,聚焦特色优势,因地制宜,攻坚发力,全力推进移栽大树、培苗育树、老树发新芽“三棵树”茁壮成长。 聚焦产业驱动融合,塑造更高水平的发展优势。结合全区“3+3+3+1”现代产业体系,围绕街道四大支柱性产业定位,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努力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地标产业。到“十四五”末,力争GDP突破23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5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0家,规上工业企业突破100家。 聚焦园区转型升级,积蓄更高质量的发展潜能。坚持把做实做强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同步实施4个工业园区的转型升级,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让园区转型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引擎。“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下定决心,加快园区产能升级,完善“一园一策”,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努力打造具有全市影响力的园区标杆。 聚焦科技创新赋能,提升更具温度的发展质态。大力实施创新型企业家、高层次创业人才、创新人才“三创”引进计划,发挥高校集聚资源优势,打造产学研融通的创新高地。“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战略基点,重点抓好对企“四个扶持”:一是扶持壮大寒锐钴业等企业总部经济;二是扶持沪江复合材料、灿能电气等企业由新三板挂牌迈向资本市场;三是扶持“菁创秣陵”人才项目早投产、早见效;四是扶持奥特佳、奥联电子、爱德印刷等企业技术升级,开拓智能制造新的增长极。
3.
党建引领,实干为先,在深耕“我为群众办实事”中彰显新作为 今年以来,我们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总要求,立足小区治理新形势、人民群众新期待,初步构建“红色物业工作站、居民诉求现场受理点、先解决问题再说机制”三位一体的小区治理模式,秣陵“有事好商量”的暖氛围更加浓郁。
“阵地前移”作用显现。深化关口前移这一抓手。新建51个现场受理点和23个红色物业
6. 江宁秣陵发展规划?
1.
锚定一流、翻篇归零,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积蓄新动能 “十三五”时期,我们付出了不一般的“五年努力”,交出了不简单的“五年答卷”。一是经济总量不断攀升。五年来,GDP、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位增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60亿元,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1.44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处在全区第一方阵。二是产业项目不断壮大。33个区级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建设,累计投资72.66亿元;28个亿元以上项目落户秣陵,经济产能实现质的飞跃。三是科创活力不断迸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完成61家高企申报,85家企业入选省高企后备库,完成发明授权197件,签订项目技术合同总额3.66亿元。
2.
靶向发力,纵深推进,在打造市先进制造业集聚高地中释放新活力 面向“十四五”,奋斗新征程。我们将瞄准市先进制造业“第一街”的角色定位,聚焦特色优势,因地制宜,攻坚发力,全力推进移栽大树、培苗育树、老树发新芽“三棵树”茁壮成长。 聚焦产业驱动融合,塑造更高水平的发展优势。结合全区“3+3+3+1”现代产业体系,围绕街道四大支柱性产业定位,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努力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地标产业。到“十四五”末,力争GDP突破23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5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0家,规上工业企业突破100家。 聚焦园区转型升级,积蓄更高质量的发展潜能。坚持把做实做强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同步实施4个工业园区的转型升级,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让园区转型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引擎。“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下定决心,加快园区产能升级,完善“一园一策”,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努力打造具有全市影响力的园区标杆。 聚焦科技创新赋能,提升更具温度的发展质态。大力实施创新型企业家、高层次创业人才、创新人才“三创”引进计划,发挥高校集聚资源优势,打造产学研融通的创新高地。“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战略基点,重点抓好对企“四个扶持”:一是扶持壮大寒锐钴业等企业总部经济;二是扶持沪江复合材料、灿能电气等企业由新三板挂牌迈向资本市场;三是扶持“菁创秣陵”人才项目早投产、早见效;四是扶持奥特佳、奥联电子、爱德印刷等企业技术升级,开拓智能制造新的增长极。
3.
党建引领,实干为先,在深耕“我为群众办实事”中彰显新作为 今年以来,我们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总要求,立足小区治理新形势、人民群众新期待,初步构建“红色物业工作站、居民诉求现场受理点、先解决问题再说机制”三位一体的小区治理模式,秣陵“有事好商量”的暖氛围更加浓郁。
“阵地前移”作用显现。深化关口前移这一抓手。新建51个现场受理点和23个红色物业
7. 江宁秣陵发展规划?
1.
锚定一流、翻篇归零,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积蓄新动能 “十三五”时期,我们付出了不一般的“五年努力”,交出了不简单的“五年答卷”。一是经济总量不断攀升。五年来,GDP、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位增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60亿元,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1.44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处在全区第一方阵。二是产业项目不断壮大。33个区级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建设,累计投资72.66亿元;28个亿元以上项目落户秣陵,经济产能实现质的飞跃。三是科创活力不断迸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完成61家高企申报,85家企业入选省高企后备库,完成发明授权197件,签订项目技术合同总额3.66亿元。
2.
靶向发力,纵深推进,在打造市先进制造业集聚高地中释放新活力 面向“十四五”,奋斗新征程。我们将瞄准市先进制造业“第一街”的角色定位,聚焦特色优势,因地制宜,攻坚发力,全力推进移栽大树、培苗育树、老树发新芽“三棵树”茁壮成长。 聚焦产业驱动融合,塑造更高水平的发展优势。结合全区“3+3+3+1”现代产业体系,围绕街道四大支柱性产业定位,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努力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地标产业。到“十四五”末,力争GDP突破23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5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0家,规上工业企业突破100家。 聚焦园区转型升级,积蓄更高质量的发展潜能。坚持把做实做强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同步实施4个工业园区的转型升级,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让园区转型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引擎。“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下定决心,加快园区产能升级,完善“一园一策”,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努力打造具有全市影响力的园区标杆。 聚焦科技创新赋能,提升更具温度的发展质态。大力实施创新型企业家、高层次创业人才、创新人才“三创”引进计划,发挥高校集聚资源优势,打造产学研融通的创新高地。“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战略基点,重点抓好对企“四个扶持”:一是扶持壮大寒锐钴业等企业总部经济;二是扶持沪江复合材料、灿能电气等企业由新三板挂牌迈向资本市场;三是扶持“菁创秣陵”人才项目早投产、早见效;四是扶持奥特佳、奥联电子、爱德印刷等企业技术升级,开拓智能制造新的增长极。
3.
党建引领,实干为先,在深耕“我为群众办实事”中彰显新作为 今年以来,我们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总要求,立足小区治理新形势、人民群众新期待,初步构建“红色物业工作站、居民诉求现场受理点、先解决问题再说机制”三位一体的小区治理模式,秣陵“有事好商量”的暖氛围更加浓郁。
“阵地前移”作用显现。深化关口前移这一抓手。新建51个现场受理点和23个红色物业
8. 江宁秣陵发展规划?
1.
锚定一流、翻篇归零,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积蓄新动能 “十三五”时期,我们付出了不一般的“五年努力”,交出了不简单的“五年答卷”。一是经济总量不断攀升。五年来,GDP、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位增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60亿元,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1.44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处在全区第一方阵。二是产业项目不断壮大。33个区级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建设,累计投资72.66亿元;28个亿元以上项目落户秣陵,经济产能实现质的飞跃。三是科创活力不断迸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完成61家高企申报,85家企业入选省高企后备库,完成发明授权197件,签订项目技术合同总额3.66亿元。
2.
靶向发力,纵深推进,在打造市先进制造业集聚高地中释放新活力 面向“十四五”,奋斗新征程。我们将瞄准市先进制造业“第一街”的角色定位,聚焦特色优势,因地制宜,攻坚发力,全力推进移栽大树、培苗育树、老树发新芽“三棵树”茁壮成长。 聚焦产业驱动融合,塑造更高水平的发展优势。结合全区“3+3+3+1”现代产业体系,围绕街道四大支柱性产业定位,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努力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地标产业。到“十四五”末,力争GDP突破23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5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0家,规上工业企业突破100家。 聚焦园区转型升级,积蓄更高质量的发展潜能。坚持把做实做强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同步实施4个工业园区的转型升级,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让园区转型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引擎。“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下定决心,加快园区产能升级,完善“一园一策”,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努力打造具有全市影响力的园区标杆。 聚焦科技创新赋能,提升更具温度的发展质态。大力实施创新型企业家、高层次创业人才、创新人才“三创”引进计划,发挥高校集聚资源优势,打造产学研融通的创新高地。“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战略基点,重点抓好对企“四个扶持”:一是扶持壮大寒锐钴业等企业总部经济;二是扶持沪江复合材料、灿能电气等企业由新三板挂牌迈向资本市场;三是扶持“菁创秣陵”人才项目早投产、早见效;四是扶持奥特佳、奥联电子、爱德印刷等企业技术升级,开拓智能制造新的增长极。
3.
党建引领,实干为先,在深耕“我为群众办实事”中彰显新作为 今年以来,我们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总要求,立足小区治理新形势、人民群众新期待,初步构建“红色物业工作站、居民诉求现场受理点、先解决问题再说机制”三位一体的小区治理模式,秣陵“有事好商量”的暖氛围更加浓郁。
“阵地前移”作用显现。深化关口前移这一抓手。新建51个现场受理点和23个红色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