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产业经济(长三角制造业现状?)
1. 长三角制造业现状?
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较强的制造业生产能力,长三角在改革开放时期,迅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产业链。这不仅得益于长三角对国内市场需求敏锐的洞察力,也得益于其迅速融入国际市场大环境的前瞻性策略。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产业门类齐全,生产能力强,工业化水平高。从制造业总体来看,二〇一七年上半年长江三角洲地区GDP增速均达到或超过全国水平,地区生产总值接近8万亿元。
作为我国制造业最发达的区域之一,江浙沪地区截至二〇一七年上半年的工业增加值增速环比均出现提升,根据二〇〇五-二〇一六年两省一市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来看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利润正在逐年上升。除了制造业自身发展迅速,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区别与其他地区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外商投资。以上海市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外商投资的主要汇集区,其主要投资产业是以电子及通信设备为首的制造业。
因此,外资是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的一个强劲动力。从制造业内部结构来看,长江三角洲地区内部产业门类齐全,产业密集型较强,产业集聚优势明显。例如江苏的文化业、金融业、旅游业;浙江的纺织业、化工以及上海的批发零售、汽车制造业等等各类产业琳琅满目且都具备一定的规模。除此之外长三角地区不仅仅是我国传统制造行业的重要发展基地,同时也是我国新型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阵地。
近年来随着制造业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内部产生了许多新兴的制造业如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行业涌现。从制造业空间分布上看,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形成了沿重要交通线集聚的特征,并且在不同产业间呈现出不同的集聚模式,地区一体化程度加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城市与城市之间产业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了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而空间溢出效应的产生又进一步促进了该区域制造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产业间的影响随着产业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模式。如纺织服装等产业的扩散性范围较大;计算机、高新技术产业的扩散范围就较小。与此同时,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据调查显示,十二五规划后长三角经济呈现速度减缓的趋势。产业发展的动力单一,经济单纯依靠单一要素推动的弊端渐渐凸显出来。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消费者对制造业产品的消费不再局限于一种甚至几种产品。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使得长三角传统制造业生产链被逐步淘汰。高生产成本倒逼制造业进行更新转型。过去一味模仿,吸收再利用的产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消费需求。如何实现产品的自主创新成为许多制造业企业最关心的问题。
除此之外,长三角地区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正在不断消失,许多加工制造业企业的不断外移也使得长三角制造业迫切需要寻求新的出路。制造业生产的低层次、低研发能力以及产业发展的转型都将是长三角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议题。
2. 长三角高科技产业?
自2018年创办以来,长三角科交会集聚长三角科技创新优势资源,突出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为引领,以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探索科技服务新模式,以会展活动为载体,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推动嘉定成为创新技术的策源地、创新要素的集散地、创新成果的转化地。
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主力,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启动高新技术企业“十四五”倍增工程。目前已有447家企业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148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年末全市高企数预计超过350家。
3. 长江三角洲主导什么工业?
作为全国最大的工业基地,全国经济最发达地区,长三角的工业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
长三角城市群主导产业关键领域创新方向主要包括10个方面,分别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钢铁制造、石油化工、汽车、纺织服装、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商贸以及文化创意。
除此之外,长三角城市群基于创新链的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主要有6个方面,分别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北斗产业以及光伏产业。
4. 近年,长三角与珠三角的许多产业向我国中西部转移,这会对东部产生哪些影响?
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并存。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把相当数量的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同时利用这些地区人才、资金、技术等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而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并在转移过程中采用先进工艺技术提高这些产业的技术水平,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也具有很好的带动作用。
5. 长三角以什么产业为主?
长三角以电子,汽车,现代金融产业等为核心。
6. 长三角产业转移哪个省承接的最多?
从目前的形式来看,长三角产业转移安徽省承接的最多!国家制定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安徽省作为最大受益者,承接江浙沪的产业自然也就是最多的特别是以长江沿岸的几个城市整体承接最为明显,合肥作为省会城市,除了承接一部分产业以外,更多的还是在走自主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