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四大产业(氢能九大龙头?)
1. 氢能九大龙头?
九名:宝丰能源
碳中和趋势受益者
在众多能源企业布局新能源的背景下,宝丰能源在最新的半年报中规划提出,用10年完成企业50%碳减排,用20年率先实现企业“碳中和”,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在新能源项目建设上,加快太阳能电解制氢储能及应用示范项目建设。
据悉,该项目可年产2.4亿标方“绿氢”和1.2亿标方“绿氧”,预计年新增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6万吨。
目前,宝丰能源总市值为1210亿。
第八名:吉电股份
探索氢能新业态的企业
吉电股份
已编制了氢能产业规划,并推进相关氢能产业项目落地,将在装备制造、绿氢制取、氢能储运、加氢设施、氢能示范交通、氢能应用等领域广泛布局。
全国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公司新能源装机占公司总装机比重47%,随着新能源业务的大力拓展,
新能源结构占比将实现过半,公司正在转型成为清洁能源为主的上市公司。
目前,吉电股份总市值为174亿。
第七名:鸿达兴业
PVC产业链布局最完善的公司
公司相继开展氢气制备、氢气加注、氢气储运、加氢站、移动加氢站、装备研究等技术储备布局,推动公司的氢能产业化发展。
拥有完整的聚氯乙烯(PVC)产业链、
土壤修复产业链和氢能产业链,形成了特有的循环经济产业圈。
目前,鸿达兴业总市值为166亿。
第六名:威孚高科
汽车燃料电池龙头
布局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业务是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
目前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国际、国内业务均进展顺利。
近年来,公司在氢燃料电池领域已累计投资约8亿元,一方面,通过国际并购(收购IRD、Borit的100%股权),
构建了电堆核心零部件(膜电极、石墨双极板、金属双极板)关键技术能力。
目前,威孚高科总市值为227亿。
第五名:新奥股份
具有竞争力的上游供应商
公司积极布局氢能源产业链,在辽宁葫芦岛开工建设公司首个氢气供应项目,利用天然气经过加压脱硫及转化,再以变压吸附提取氢气,满足用户氢气需求,增加新收入来源同时扩大天然气产销量。同时参股投资上海加氢站建设,未来可结合现有能源基础设施优势,
为市场提供低碳能源供应,助力碳中和目标顺利达成。
目前,新奥股份总市值为553亿。
第四名:雪人股份
制冷设备龙头
公司长期从事空压机研发制造及燃料电池相关产品的研发,在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空压机、氢气循环泵)及液氢、加氢设备方面进行技术积累以及技术布局。
目前已有氢燃料电池系统、氢燃料电池空压机、氢气循环泵、氢气压缩与氢气液化等产品。
目前,雪人股份总市值为55亿。
第三名:兰石重装
重型装备龙头
氢能源领域公司围绕电解水制氢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分布式氢储能技术及应用、煤气化制氢技术、大型高压气态储氢容器的研发和制造、高压大流量氢气压缩机的设计及制造等展开技术研究,
为后续产业化埋下了伏笔。
目前,兰石重装总市值为66亿。
第二名:隆基股份
新能源龙头
隆基股份已正式入局氢能,旗下氢能科技公司于3月31日注册成功,创始人李振国亲自担任总经理。氢能与储能被列为前瞻谋划的六大未来产业之一。截至目前,已有10余个省及直辖市出台氢能产业专项扶持,超过40个市、县出台氢能产业相关方案。
2021年将是氢能快速发展的“吹哨”之年。
目前,隆基股份总市值为4760亿。
2. 国内氢能源龙头排名?
1、京城股份。公司在行业中的知名度很高,其次,氢能产业是公司具有的重要平台之一。目前,公司在氢能源领域进行一定的产业布局,并且积极引进加氢站装备制造技术,从而很好地解决氢气储运的瓶颈环节,奠定公司在氢能装备制造领域的领先优势和龙头地位。
2、三环集团。国内少有的电子陶瓷细分领域龙头,产品覆盖电子、机械、新能源等众多领域,销量常年居全球前列,公司旗下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积极参与可再生能源与氢技术的重点领域。其次,公司在电子材料领域具有近50年的技术积累,对于公司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3、潍柴动力。潍柴动力,国内燃机产业骨干企业,国内燃料电池产业化重大专项。主要从事研究、生产及销售发动机及其零部件、重型汽车、重型汽车车桥、变速箱及其他汽车零部件等业务。三季报总营收1664.29亿元,同比增长12.92%,总市值1540.24亿,现价17.65。
3. 氢能源企业?
,美锦新能源中标青岛氢能源公交车采购项目,标的总额8800万元。这些订单虽然不大,但标志性意义非常浓厚。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氢能行业在应用场景上有了着力点,在经营业绩上有了来源。此后,徐工集团也斩获了目前全球最大的氢能重卡单一订单,徐工重卡、阿雷斯氢能、新源动力共同与伊金霍洛旗政府签署新能源车辆合作项目投资协议,徐工重卡收获伊金霍洛旗200辆氢燃料牵引车产业引导订单。项目投资23亿元,5年3期,占地500亩。
12月8日,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等部门主办的2021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大会在在广东佛山开幕。
4. 中国十强氢能企业?
一、中国石化
在中国十大氢能企业中中国石化成于1998年的北京,是一家超大型的石油石化企业,自创办后品牌在多个体系上不断的完善,氢能产业方面的业务主要包含氢装置产氢、炼油重整副产氢等等。
二、东华能源
东华能源始建于1996年,是我国华东地区大型的丙烷和丁烷供应商,同时业务还涉及到了清洁能源、新材料产业等等,目前企业正在朝着更国际化的方向发展着。
三、金能科技
金能科技创于2004年,是一家资源综合利用型的企业,拥有的相关业务不少,所获专业技术更是不少,旗下的氢能源综合利用项目在全球都是有着很高知名度的。
四、国家能源集团
国家能源集团成立于1995年,作为极具规模的煤炭生产商和再生能源生产企业的它近年来实力可谓是相当的雄厚,目前已经形成了八大产业板块,尤其在氢能源产业上有很大的优势。
五、华昌化工
华昌化工始建于1979年,最初是一家专业从事氨、尿素等产品研发的企业,后来企业慢慢进行变革形成了完善的煤化工、盐化工等多产业格局。
六、美锦能源
在中国十大氢能企业中美锦能源成于1992年,主要从事煤炭和焦化的生产和销售,它拥有全国最大的且独立的商品焦炭生产基地之一,氢气产业相对来说是公司的副业。
七、巨正源股份
巨正源股份公司成于1999年,是家业务涵盖到了成品油及化工品贸易、燃油等领域的企业,据统计近些年公司的产氢能力已经达到了近三万吨左右。
八、滨化股份
滨化股份是家实力很雄厚的集团,有着将近五十多年的烧碱和环氧丙烷生产技术及经验,随着产业不断的多元化,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在急速的提升。
九、鸿达兴业
鸿达兴业公司创于2004年,所涵盖的业务范围非常广泛,而且公司也是一直致力于氢能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致力于将自身的氢能产业做到最好。
十、卫星石化
在中国十大氢能企业中卫星石化位于我国的浙江省,旗下业务不少,一直以来公司下的氢能源业务及相关的技术可都是得到了权威机构一致认可的。
5. 中国氢能源巨头?
雪人股份是做冷链技术起家的,是我国最大的制冰设备生产企业,公司利用自身的优势,切入到氢能源赛道,现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氢能产业链。氢能源产品主要有氢燃料电池空压机,氢燃料电池系统等,技术水平先进。
东方电气在发电设备这个领域做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在氢能源产业布局方面,公司建成了撬装式加氢系统,加氢站用的高压储氢容器。
鸿达兴业有比较完善的氢能产业链布局,公司注重氢能产业的发展,现在已经布局了制氢,氢气运输,氢气储存,加氢站等业务。
潍柴动力这个公司大家应该比较熟悉,我国氢能源产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比较著名的产品就是公司的氢能源重型卡车。在氢燃料电池领域优势很明显,是全球最大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制造基地。
厚普股份
公司在氢能源领域布局较早,多年来一直持续加大对氢能产业的投入力度,公司在加氢站领域有着领先的优势,自主研发了多项氢能加注设备,承建了多个加氢站。
6. 氢能源五大龙头?
1、氢能源赛道大洋大机(002249)。
大洋电机是我们微电机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是同类电机产品的大型领先供应商。大洋电机广泛应用于家电、汽车、摩托车、电机机车、面包机、自动控制等行业,产品涉及单相电容异步电动机、罩极电机、直流电动机、单相串激电动机、外转子电容运转单相异步电动机等六大系列五百多个品种。
2、氢能源赛道渝三峡A(000565)。
渝三峡A主营为销售化工产品及原料、燃料油、建筑材料、润滑油、农产品、橡胶制品、塑料制品、玻璃仪器、环保材料、电气设备、机电产品、阀门管道设备、水溶性涂料、金属材料、包装材料、仪器仪表、电线电缆、摩托车(不含三轮摩托车)、摩托车零配件、汽车零部件等。
3、氢能源赛道卫星化学(002648)。
卫星化学是领先的丙烯酸生产商,是少数具备全产业链的丙烯酸及酯、高分子乳液和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商之一。坚持C2、C3双产业链布局,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与服务创新,致力于成为专注于技术与服务的多元化化工企业。
4、氢能源赛道凯美特气(002549)。
凯美特气是一家从事气体开发、应用、科研生产、经营于一体的专业性公司。主要生产优质食品级二氧化碳和干冰。
5、氢能源赛道雪人股份(002639)。
雪人股份已成为一家以压缩机为核心产业,集余热回收发电、新能源、工业商业制冷及其成套制冷系统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工程安装、售后服务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
7. 氢能未来十大潜力?
1、国家级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出台
氢能产业链环节多,涉及领域广,产业发展需要完善的制度政策环境提供支持和保障。目前,我国氢能产业“顶层设计”正在加快完善,预计2022年,国家级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将发布,并推动氢能规范管理、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关键技术创新、多元应用试点示范、国家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出台,氢能作为国家能源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定位将得到明确。
2、氢能成为地方产业发展布局亮点
当前,地方政府积极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加快制定区域发展计划。2020年1月至今,全国已有30个省(含省内地市)将氢能产业纳入“十四五”规划,各地累计发布氢能政策指导文件超150项。其中,经济总量大和水风光资源丰富地区发展氢能产业更加积极,绿电、绿氢、绿氨产业链得到多地重视。2022年,预计在各地利好政策的支持下,氢能将加快在全国落地,成为地方产业发展布局亮点。
3、国内氢能产业总投资突破3000亿元
2021年以来,氢能产业不断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产业投资热持续升温,仅8月~11月,产业公开项目投资就达900亿元。预计2022年,随着产业政策体系的初步完善,氢能将继续被资本市场看好,投资热度继续高涨,国内氢能产业总投资金额将突破3000亿元,加速形成万亿赛道。
4、示范城市群推动氢燃料电池产业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将达2万辆
在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政策的推动下,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正在步入快车道,尤其是商用车领域,正在迎来大发展趋势。在技术层面,目前,国内已初步掌握了燃料电池电堆、动力系统与核心部件、整车集成技术,在质子交换膜、扩散层、催化剂、膜电极、双极板等环节均已拥有自主化技术,未来,技术攻关将不断加速。
截至2021年11月,国内已拥有燃料电池汽车8461辆。根据国家中长期规划,到2025年,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万辆,而从各地方规划来看,这一数字应在5万辆~10万辆之间。随着技术的进步、政策支持力度的提升以及加氢网络体系建设的加快,预计2022年,我国交通领域氢燃料电池应用将明显提速,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超过1万辆,同时,应用场景也将由以车为主转向汽车、船舶等多领域同步发展。
5、加氢站投运数量或将达到300座
近年来,我国加氢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截至目前,已建成加氢站约200座,投运约170座。未来,我国将统筹布局加氢站,推进加氢网络体系建设,其中,现有加油加气站改建、扩建加氢站将成为重要方式,站内制氢、储氢、加氢一体化模式也将加快探索。2022年,预计加氢站投运数量或将达到300座。
6、超20家燃料电池企业布局电解水制氢
随着可再生能源制氢受关注度的不断提升,作为自身业务的延伸,燃料电池企业布局电解水制氢正在成为趋势。目前,国电投氢能公司、亿华通、鸿基创能、宁波中科等多家燃料电池知名企业已进入该领域。燃料电池企业进军电解水制氢领域的环节包括入局电解水制氢设备、电解水制氢膜电极及质子交换膜、制氢测试设备及电解槽生产设备。预计2022年,将有超过20家燃料电池企业布局电解水制氢。
7、可再生能源制氢规模有望达到5万吨/年
作为解决风、光消纳的重要选项,和未来替代“灰氢”的主要路径,可再生能源制氢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2021年,国内多地布局“风光储氢一体化”项目,可再生能源制氢与上游风电、光伏发电的协同发展进入探索和示范阶段。
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开展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产业化发展,打造规模化的绿氢生产基地。预计2022年,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项目将加速落地,国内制氢可再生能源规模将达到约2GW,绿氢产量可达5万吨/年。
8、冶金用氢需求有望达到30万吨
以氢气代替煤炭作为还原剂的氢冶金技术,是冶金工业实现脱碳的最佳路径。目前,我国冶金行业正在加快推动氢能应用,已有8家钢铁公司率先布局氢冶金。在碳中和背景下,低碳减排要求将逐渐成为钢铁、冶金行业的发展目标,推动氢冶金替代高碳排放的传统工艺。预计2022年,布局氢冶金的企业将超过10家,冶金用氢需求有望达到30万吨。
9、国家级氢能创新平台将建成
推动氢能产业发展,需要从国家顶层设计的角度,加强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系统构建支撑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体系。预计2022年,我国将建成国家级氢能产业创新支撑平台,聚焦氢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关键材料、可再生能源制氢转化效率及单台装置制氢规模、氢能基础设施环节等方面的核心技术研发快速取得突破,推动氢能交通、储能、发电、工业领域示范项目应用的落地。
10、国际一流氢能企业、技术加快进入中国市场
随着氢能产业在全球“遍地开花”,氢能领域的合作正在成为国际合作新方向,而中国市场则成为国际一流氢能企业正向布局的目的地。目前,已有西门子、康明斯、蒂森克虏伯、丰田、现代、巴拉德、液化空气、林德等众多知名跨国公司在中国布局氢能产业。
8. 氢能产业发展规划?
1、国家级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出台
氢能产业链环节多,涉及领域广,产业发展需要完善的制度政策环境提供支持和保障。目前,我国氢能产业“顶层设计”正在加快完善,预计2022年,国家级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将发布,并推动氢能规范管理、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关键技术创新、多元应用试点示范、国家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出台,氢能作为国家能源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定位将得到明确。
2、氢能成为地方产业发展布局亮点
当前,地方政府积极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加快制定区域发展计划。2020年1月至今,全国已有30个省(含省内地市)将氢能产业纳入“十四五”规划,各地累计发布氢能政策指导文件超150项。其中,经济总量大和水风光资源丰富地区发展氢能产业更加积极,绿电、绿氢、绿氨产业链得到多地重视。2022年,预计在各地利好政策的支持下,氢能将加快在全国落地,成为地方产业发展布局亮点。
3、国内氢能产业总投资突破3000亿元
2021年以来,氢能产业不断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产业投资热持续升温,仅8月~11月,产业公开项目投资就达900亿元。预计2022年,随着产业政策体系的初步完善,氢能将继续被资本市场看好,投资热度继续高涨,国内氢能产业总投资金额将突破3000亿元,加速形成万亿赛道。
9. 氢能源分为几种氢?
氢能源是分为:灰氢,蓝氢、绿氢和紫氢四种类型。
根据国家双碳政策,新能源产业正迎来重大发展机遇,这个新园区内已初步形成新能源产业链条,覆盖标准制定、设计、研发、生产、施工、运维等多个链条,涵盖风电、光伏、储能、氢能等相关细分产业。
氢能源类型:其中最有潜力的新能源非氢能莫属。虽说氢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物质,但是氢太活泼了,几乎不可能单独存在,一般情况下只能发现它的化学元素结合物,比如与氧气结合的水,与碳结合的有机化合物,如脂肪、氨基酸、水杨醛,丁烷、乙烯、甲炔。因此想要获得氢气就必须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
根据生产来源和碳排放量的不同,氢气可以分为灰氢、蓝氢、绿氢和紫氢四种类型。
灰氢
通过化石能源、工业副产品等生产的氢气一般就叫灰氢,但是生产时会伴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灰氢是目前的主流氢气,约占全球氢气产量的 95%甚至以上。灰氢中约 70% 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剩余的30%是工业加工的副产品。灰氢主要应用于内部需求,即直接用于氢气生产站点。
蓝氢
是在灰氢的基础上,将二氧化碳副产品捕获、利用和封存(CCUS)而制取后的氢气,是灰氢过渡到绿氢的重要阶段。虽然蓝氢已经能够减少90%的碳排放,但是二氧化碳的封存条件非常苛刻,因此就大大限制住了蓝氢的发展。
绿氢
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或风能等)发电后的谁再通过电解工序制取的氢气。由于绿氢的制取技术路线主要为电解水,其碳排放可以达到净零。
紫氢
又叫红氢,是以来源丰富的水为原料,利用核能大规模生产的氢气。热化学循环工艺和高温蒸汽电解都是有望与核能耦合的先进制氢工艺。
这四种氢气里面,绿氢是唯一具有全链路零碳排放的核心优势的氢气。可再生能源制氢未来将是提高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有望成为最主要的制氢方式,市场前景广阔。
对于双碳政策,预计2060年中国氢能需求量达约1.3亿吨,使用氢能代替传统能源减少碳税效率高达76.7%,合计可节约超过700亿美元碳税。
10. 2023氢能源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氢能产业链环节多,涉及领域广,产业发展需要完善的制度政策环境提供支持和保障。
目前,我国氢能产业“顶层设计”正在加快完善,预计2022年,国家级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将发布,并推动氢能规范管理、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关键技术创新、多元应用试点示范、国家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出台,氢能作为国家能源体系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