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产业集聚(包头工业发展前景?)
1. 包头工业发展前景?
作为伴随国家重点项目建设而逐步发展壮大的工业城市,包头市拥有内蒙古最大的钢铁、铝业、装备制造和稀土加工企业,是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稀土、新型煤化工和装备制造基地。近年来,包头市抢抓“双碳”机遇,积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在各方协同推动下,包头钢铁产业向优质化、特种化方向发展,铝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装备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稀土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新能源装备及相关产业不断集聚,驱动先进制造业集群稳健发展。
与此同时,全市制造业比重保持基本稳定,2021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1%,制造业增长达19.4%,是所有门类中增长最快的行业。
2. 山西太忻经济区范围?
太忻经济区(太原片区)的规划范围为阳曲县、古交市、尖草坪区、杏花岭区、万柏林区和迎泽区,国土面积4433平方公里。太忻经济区(太原片区)将成为对全省具有示范引领驱动意义的现代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标杆区、开放合作先行区、人才落地首善区和政策改革试验区。
太忻经济区(太原片区)维育“三山两脉”的保护格局,巩固太原东、西、北三山的生态屏障功能,汾河、杨兴河两条水脉的生态联通作用,形成山水联通、功能复合的蓝绿生态体系,构建高质量发展生态涵养空间。
“一轴两带”的开发格局,强化了108国道区域发展轴的引领作用,推动太忻经济区各县(市、区)协同发展,大盂至迎泽的东部产业发展带与大盂至古交的西部产业发展带,将成为促进“两带”沿线产业板块融合发展的催化剂。
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绿色能源、现代服务业、生态文旅休闲、现代都市农业七大产业集群,犹如太忻经济区(太原片区)的7颗璀璨明珠,点缀其上——做大做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绿色能源四大产业集群,打造大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极、11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板块、4个传统优势产业提升板块;提质升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打造4个总部经济集聚区、
6个市级重点商圈、多个区级重点商圈,建设大盂综合物流枢纽与7处现代物流园;大力发展生态文旅休闲产业集群,打造府城文道、青龙古镇、牛驼寨战斗遗址、1898“太原兵工厂”文化产业园等一批精品文旅项目,叫响千年府城、诗意汾河、生态西山、休闲东山、红色
3. 昆山发展规划?
昆山市制定出台《昆山现代化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年)》,传承弘扬新时代“昆山之路”精神,系统实施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生态提升、交通设施提升、智慧治理提升四大工程,全面推进创新城市、青年城市、人民城市建设。
行动计划以加快推进“东接、西融、北联、南协”区域联动为发展策略,围绕优化城市中心体系,将昆山市域划分为六大功能片区,逐步形成“一主三副两特”中心格局,全面服务苏州市内全域一体化,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根据行动计划,昆山市六大功能片区分别是:以昆山城市中环范围为主体的现代城市核心区,塑造老城传统文化集聚区,建设绿色、多元、活力的城市主中心;以昆山开发区、周市为主体的产城融合示范区,打造苏州先进制造增长极,建设包容、开放、共享的东部副中心;以昆山高新区、巴城为主体的产业创新引领区,打造苏州市内全域一体化发展科创强引擎,建设创新、生态、宜居的西部副中心;以昆山旅游度假区为主体的江南文化样板区,向南协同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建设生态绿色、风景如画的南部滨湖副中心;以花桥、陆家为主体的特色国际商务贸易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实验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当好苏州全面对接上海“桥头堡”;以张浦、千灯为主体的特色小城镇样板区,规划建设昆山未来城,打造特色小城镇样板区。
行动计划部署了“四大工程”重点任务。城市功能提升上,注重成片更新与微更新结合,加快推动功能融合、空间融合、产城融合,全力打造魅力四射的“城市中心”、开放创新的“产业空间”、活力青春的“文化地标”、城乡一体的“15分钟生活圈”,完善现代化城市功能。
城市生态提升上,充分把握“自然中的城市”与“城市中的自然”互动关系,全力建设开放共享的蓝绿空间、自由呼吸的海绵城市、“三生融合”的美丽乡村、绿色低碳的无废城市,塑造现代化绿色本底。交通设施提升上,秉持“建交通就是建城市”理念,到2025年,实现“上海、苏州半小时直达,市域组团半小时畅达”的目标;到2035年,建成上海大都市圈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长三角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的“123出行交通圈”和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的“123快货物流圈”,构建现代化交通体系。智慧治理提升上,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城市治理体系,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城市治理共同体,创新现代化城市治理。
4. 创新驱动的集聚效应?
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集中,会产生向心力,带来更多资源、产生更高效益。郸城的探索说明,创新也有集聚效应,集聚要素、形成氛围,就会让成果源源不断地涌现,实现创新发展。
这样的集聚效应,需要政府涵养创新之气:创造政策环境、完善创新硬件,有“好水源”才有创新“好生态”;需要企业提升创新之魂:不是固步自封而是面向市场,不是持盈守成而是开拓进取,创新主体有动力才能走得更远;还需要社会聚拢创新之力:产学研结合,让科技创新与企业碰面、与市场对接,集众智、用众力,创新就能飞得更高。
5. 广州增城中新科技园干什么的?
广州增城中新科技园是由广州市政府和中新(重庆)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国家级新区,也是广州市重点发展的科技创新产业示范区之一。中新科技园总规划面积约3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6.26平方公里。
中新科技园主要涵盖了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信息技术、云计算等科技领域,力争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基地。
中新科技园的主要作用如下:
1. 吸引和支持科技人才:中新科技园以吸引高端人才为核心目标,提供配套服务和支持,为企业、团队以及创新人才提供创业孵化、公共服务和投资金融等方面的全周期支持和服务。
2. 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中新科技园紧密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结合“引、育、扶、投”四大支撑平台,打造全球创新引领,国际化一流的高端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区。
3. 建设高端产业集群:中新科技园旨在发展高端产业集群,打造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信息技术、云计算等特色突出、国际化、一流水平的高科技产业集群。
总之,中新科技园将发挥政策、科技、人才、金融等多方面优势,加强与世界各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合作,提升广州的综合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