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划分九大阶层?(社会的九大阶级?)
1. 阶级划分九大阶层?
在现在中国这个社会中,基本上分为九个阶层:第一个阶层是国家和社会管理阶层,占人口数的2.1%。
第二阶层是经理人员阶层,占人口数也比较少。
第三阶层是私营企业主,占1%。
第四阶层是教授、医生等,占人口数14.6%。
第五阶层是主任、文书、会计、出纳等,占人口数也比较多。
第六阶层是个体工商户阶层。
第七阶层是商业服务员。
第八阶层是产业工人。第九阶层是农业劳动者,是占人口数最多的阶层!
2. 社会的九大阶级?
第一个阶层是国家和社会管理阶层,占人口数的2.1%。
第二阶层是经理人员阶层,占人口数也比较少。
第三阶层是私营企业主,占1%。
第四阶层是教授、医生等,占人口数14.6%。
第五阶层是主任、文书、会计、出纳等,占人口数也比较多。
第六阶层是个体工商户阶层。
第七阶层是商业服务员。
第八阶层是产业工人。
第九阶层是农业劳动者,是占人口数最多的阶层!
3. 劳动阶级是什么意思?
劳动阶级、劳动阶层等;英文:working class)通常用于表示社会地位与社会等级,无论何时,该阶层在社会所占比例最高,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比例减少,一般为产业工人阶层为主。
马克思主义认为,工人阶级(即无产阶级)是那些靠出卖劳动力(包括体力和脑力)、不拥有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劳动成果大部分被资产阶级剥削,并为社会创造主要财富的阶层,包括大部分的体力和脑力劳动者。
在社会主义社会,摆脱了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是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阶级。
4. 发达国家中产阶级比例要求
发达国家中产阶级比例要达到50%。美国中产阶层占全国人口的比例达到了50%,日本更是高达到68.6%。
以中等收入群体占多数的橄榄型社会,作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产物,在发达国家基本成型。
瑞士信贷研究院5月发布的报告认为,中国中等收入人群已有1.09亿人,尽管从绝对数量看已是世界第一,但从占人口比重来看则仅有11.3%,远低于发达国家。该报告显示,美国中产阶层占全国人口的比例达到了50%,日本更是高达到68.6%。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发达国家中等收入群体发展壮大是产业结构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结果,同时也离不开政府收入分配政策调整和对低收入者的政策扶持。”
发达国家中产群体或达六成
从二战结束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发达国家中等收入群体扩张较快的时期。
“在二战之前,基本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中等收入群体占到人口多数。大概在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的中等收入者就逐渐占到50%左右,显现出橄榄型的社会结构。”李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白领人群作为中等收入群体的主体扩张非常明显。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提及,在美国,白领人群规模从20世纪40年代的1000万左右上升到20世纪70年代的5000万,30年间扩充4倍,1980年白领人群已占全部劳动力的50%以上。
当前,多数发达国家中等收入群体占人口比重已经过半。根据瑞信研究院的报告,2015年澳大利亚中等收入群体占66%,比利时和新加坡占60%以上,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也达到55%以上。
在李强看来,发达国家之所以形成了中等收入群体占人口多数的社会结构,离不开一系列前提条件,比如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管理阶层、科学技术队伍、蓝领阶层白领阶层、收入分配、社会福利和教育。“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一方面带来居民收入增加,另一方面带来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变化,农民占比减少,专业技术人员、管理阶层或科研人员等蓝领、白领人群逐渐增加,进入到中等收入群体中。”
不过,近年来由于发达国家遭遇金融危机等影响,橄榄型社会结构也受到一定冲击,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出现下降。
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美国中产阶层占总人口比例从2000年的55%缩减至2014年的51%。中产阶层家庭收入占美国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也从1970年的62%降至2014年的43%。
李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与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相比,金融危机发生时,股票、房产价值下跌对中等收入人群的冲击最明显。”
李强提及,政府在培育中等收入群体中的作用很重要,通过收入分配调整减少低收入者的比重,通过社会保障制度避免中等收入者落入到社会的下层。
日本政策扶持改变社会结构
与欧美国家主要因为产业结构升级和职业结构变化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相比,日本政府通过扶持性政策改变社会结构的特征较为明显。
在总人口仅1.27亿的日本,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宣称建成了“1亿中流”。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常兴华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日本在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等相关措施的过程中,着力缩小农业与非农业之间、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地区相互之间存在的生活上和收入上的差距,使国民经济和国民生活得到均衡发展。
例如,为缩小城乡、地区间的差距,日本政府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制定《山村振兴法》《欠发达地区工业开发促进法》《新产业城市建设促进法》等法律,促进了不发达地区的工业开发,缩小了城乡间和地区间的差距。另外,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下是当时日本收入分配领域的主要问题之一。常兴华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日本政府不仅通过推进城市化进程而提高农村迁移者的收入水平,还通过补贴等手段直接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整体上提高了社会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使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快速扩大。”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课题组将人均可支配收入介于22000元到65000元之间视为中等收入者。照此计算,2010年全国中等收入者人口比重为21.25%,即1/5强,约2.85亿人。
基于发达国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经验,李强认为,我国可以从七个方面共同发力:即推动产业创新升级、推动城镇化、提升农民工收入和社会地位、推进收入分配调整、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升教育水平,以及拓宽市场准入。
5. 产业人员什么意思?
产业工人指的是:
产业工人指在现代工厂、矿山、交通运输等企业中从事集体生产劳动,以工资收入为生活来源的工人。产业工人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他们最富于组织性、纪律性和革命性,最能代表工人阶级的特性,是工人阶级的主力和骨干。
如今,农业户口的劳动力找工作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在乡务农,也可以进城务工。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提速,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
6. 社会分几个阶层?
社会分四个阶层,上层资产阶级由最富有的人所组成,包括了企业家,贸易家等等。
中层资产阶级那些拥有固定继承财产或收入的人,他们比起上层资产阶级脚步富有,小资产阶级或小资阶级一小笔资金独立创业的人,他们可能雇佣少许的员工。
无产阶级是完全靠出卖自己的劳动,而不是靠某一只本的利润来获得生活资料的社会阶级。
7. 工人阶级与工人的区别?
工人阶级通常用于表示社会地位与社会等级,无论何时,该阶层在社会所占比例最高,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比例减少,一般为产业工人阶层为主。马克思主义认为,工人阶级(即无产阶级)是那些靠出卖劳动力(包括体力和脑力)、不拥有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劳动成果大部分被资产阶级剥削,并为社会创造主要财富的阶层,包括大部分的体力和脑力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社会,摆脱了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是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阶级
而工人只是职业。
8. 工人阶级具有什么特性?
工人阶级的特点:第一阶段工人阶级特点为受到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其革命性最强;第二阶段工人人数虽少,但相对来说集中,较容易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第三阶段主要是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中国工人阶级除了具备世界工人阶级的一般特点如大公无私、富有组织纪律性等外,自身特点如下:
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其革命性最强;
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
主要是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拓展资料:
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无产阶级不拥有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是单纯靠出卖劳动获取收入的劳动者。马克思主义理论把无产阶级划分为普通无产阶级和流氓无产阶级。在实际使用的含义中,近似的等同于近代以来出现的,主要受雇于资本家,依靠雇佣工资生活的工人群体。
故其特点为:无产阶级是最先进的阶级;最革命的阶级;最有组织性和团结性的阶级;是其他劳动阶级的唯一的天然代表,无产阶级范围不仅包括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还包括脑力劳动的无产阶级。
工人阶级(又称劳动阶级、劳动阶层等;英文:working class)通常用于表示社会地位与社会等级,依靠工资为生的工业劳动或手工劳动者阶级。通常是指为挣工资而被雇用从事体力或技术劳动的一类人。无论何时,该阶层在社会所占比例最高,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比例减少,一般以产业工人阶层为主。该术语没有一致的解释,主要依赖个人的立场与观点的不同来理解。比如美国划分阶级标准是依照经常性收入和就业率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