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数字经济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大意义?论文?)
1. 数字经济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大意义?论文?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其重大意义在于:
一.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可以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各类市场主体加速融合,帮助市场主体重构组织模式,实现跨界发展,打破时空限制,延伸产业链条,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2.有利于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数字经济可以有效扩大消费需求,激发投资活力,提供新的就业岗位,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数字经济适应我国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需求,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有力抓手。
3.有利于推动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
数字经济是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趋势。
2. 如何看待新科技革命的社会变革与人们生活方式新变化?
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 更具有创新性,更方便科技改变生活
3. 什么是新旧动能转换?
新旧动能转换是指培育新动能、改造旧动能。
新动能,是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形成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等。
旧动能,是指传统动能,它不仅涉及高耗能高污染的制造业,更宽泛地覆盖利用传统经营模式经营的第一、二、三产业。
所以,新旧动能转换的意思是,通过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来转换掉传统以资源和政府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
4. 国内大循环概念?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一个新提法,也是在新形势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目标。
无须讳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压力。从外部看,全球经济面临深度衰退。短期而言,疫情影响下,难以全面复工复产导致供应链断裂、需求疲弱。长期而言,全球保守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情绪上升已非一日之功,贫富分化愈加悬殊已成全球经济不稳定的导火索,一段时间内恐将愈演愈烈。为转移国内矛盾,国际纷争一段时间内料会愈加复杂、动荡。
从内部看,中国经济面临压力不容小觑。短期而言,在疫情向好后国内虽有序恢复生产,但受限于疫情在全球的变化影响,一些企业供应恢复后又遭外需下滑打击。一些国家在疫情问题上“甩锅”,经济、金融制裁等手段出炉,对中国企业造成较大影响。长期而言,中国处在转型升级“阵痛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一直在推进,但部分矛盾在疫情背景下加剧,比如“内需”不足问题。
因此,如何“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是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总体上“外需拉动”作用仍然非常重要、内需则仍显不足的格局,既给转型升级进一步突破带来了巨大压力,同时也给我国带来了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此时,提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面对经济发展的内在矛盾及当下现实环境,所作出的必要战略调整,也是我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应有之义。
为此,首先要更加注重公平分配,藏富于民。内需不足和分配不公、贫富差距等问题总是息息相关。当前,中央部署的“扶贫攻坚战”等,正是基于公平分配、保障民生的有益决策。此外,社会中分配问题,可能还牵涉资源配置的主导权究竟是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的问题。
政府投资和需求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部分,但随着经济、市场规模扩大,越来越需要由市场来进行全要素高效配置,让各种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也需民间主体掌握更多资源和财富,从而成为市场上的发展动力。在日前出台的中央相关文件中,也都指出目前“还存在市场激励不足、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微观经济活力不强等问题”。未来,要进一步通过改革,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与此同时,应进一步加强监管,放开管制。上述中央文件也提出,需“更加尊重市场经济一般规律,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当前,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应对新时代的市场经济发展,还在用老办法,一旦提出更新更高要求,反而感觉无从下手,“一刀切”等怪象不时出现。
这实际上是治理水平不高、监管能力较低的表现。未来,在提高治理水平的同时,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尤其是经济下行压力巨大时期,应鼓励个体商户及小微企业创新创业,鼓励文化创意和相关行业百花齐放,为中国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出力、发力。
此外,应完善“产学研”机制,鼓励技术创新。大国竞争本质上是生产力之争,其核心是科技创新能力之争。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时期,作为大国,中国科技创新须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下决心解决“卡脖子”问题。对此,既要有定力,也要有耐心;既要有保护,也要重激励;既要看论文,更得重实绩。
中国经济仍有着较大韧性,中国民众的韧性也很强,扩大内需、发挥大市场的活力,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将在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
5. 变局蕴藏着机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机遇?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指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改变了我国发展的外部条件和环境,但更主要的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战略空间和战略机遇。一些国家逆全球化思潮泛起导致我国外需增长放缓,但也带来倒逼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机遇,中国成功开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快速发展正使国际力量对比发生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积极变化;虽然全球科技创新速度有所回落,但中国创新发展的脚步正在加快,特别是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中国利用广阔的国内市场和丰富的创新人力资源,可以通过“干中学”更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在新技术创新浪潮中实现弯道超车甚至变道超车;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空间,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正在得到提升,完善全球治理离不开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6. 我国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一些重要领域方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之所以取得这些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关键在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结合实际坚持好、运用好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的制度优势和实践经验,我们就能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向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