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湖的由来?
“双龙湖”为许昌一处胜景,风和日丽之时,游人如织流连忘返。关于“双龙湖”的由来,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
话说献帝刘协被曹操接到许都,结束了颠沛流离的日子,开始朝政议事。献帝名义上发号施令,实际上一切政事都是曹操做主,自己不过是个摆设。献帝不甘心,想有所作为,终日幻想着中兴汉室,恢复祖业。
想当年何其威风,他和少帝刘辩在动乱中出逃,途中逢董卓率军东进。董卓气势汹汹地问:“你们是谁?”刘辩吓得不敢说话。刘协策马而出,大声说:“皇帝在此,何人敢挡驾?”董卓一听,忙下马拜伏。因为这,董卓进京后,便废了少帝,立刘协为帝。刘协虽为皇帝,但董卓当道,皇权旁落,自己不过是聋子的耳朵配搭儿。本想到了许都,有所作为,谁知不过是从一个火坑跳到另一个火坑,自己仍然是个傀儡,想恢复祖业,何其难也!
献帝到了许都,除了不当家,享福的习惯没有变。自己和一群后宫嫔妃们,整日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日子长了,志气便消磨完了。
一日,丈人董承进宫,陪他聊天。董承说:“陛下何不读些经书,也可打发时间。”献帝说:“心情烦闷,读不进去。”于是董承从怀里掏出一册书,说这篇《触龙说赵太后》的文章写得好!他当即把文章念了,又讲给献帝听:“书中说,君王的子孙,‘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最后难以立脚,失了江山。陛下何不做些实事,为自己立功建业,这样局面不就慢慢好起来了吗?”
献帝一听,心中有些明白了,心想书中说的有理,自己天天闲着不做事,功劳都是别人的,谁还听自己的?这样下去,终生也是个傀儡,最后还得让位给别人。
有了这样的念头,便想做些事情。可是,自己的身边除了宦官和宫女,没人能帮他办事。唉,真是有心建业,无力回天啊!
那日在凤鸣楼,登高望远,见城南军民屯田正忙,心想,何不亲自种一块田,一来可亲身体验种粮的艰辛,二来可激励民众农耕,不也是好事?主意拿定,次日便对曹操说了。曹操笑了,说哪有皇帝种地的?献帝说,古来尧舜,都是亲自躬耕,我为何不能?曹操想了想,觉得皇帝此念,与己无碍,便答应下来,在城南划了几亩地,让他亲自躬耕。
众人都以为皇帝只是做做样子。可是献帝却真的在种田,他脱下龙袍,挽起裤腿,赤脚下到田里,和农夫、兵士一样干活。
皇帝亲自种地,许都的军民十分稀罕,很多人都来观看。老农手把手地教他如何耕地,如何浇水,如何下种------献帝本来聪明,也能吃苦,竟学会了不少农活。一年下来,不光收获了粮食,身体也强壮了,在民间威信大增。许都屯田的军民因皇帝亲自种地,人人努力,当年大获丰收。
第二年,天大旱,屯田的军民心如汤煮。早朝时,天官上奏说,要想解除旱情,须得祭天求雨。献帝闻奏立准,命令将士在城西筑坛。
坛筑成后,献帝率文武百官到城西屯里,登坛求雨。那日,烈日当头,晴空万里,无一丝云彩,献帝跪在坛上,百官跪于坛下,足足个把时辰。正当众人难耐酷热之时,天上忽然起了大片乌云,一会儿便遮住整个天空;风起处,乌云翻卷,雷电齐发。乌云中,忽又有一条黄龙现身。一时雷声大作,电光闪耀,大雨如注,足足下了两个时辰,旱情顿解。
雨后,城西低洼之处,形成一湖。老百姓都说,天上有黄龙现身,地上有天子求雨,这湖应起名为“双龙湖”
献帝到许都数年,威信渐立,曹操心下不安。谋士杨修对曹操进言,说天子威望高了,对丞相不利呀!何不代汉自立,以免生出祸乱。曹操捋须笑道,我迎天子到许都,是为了大汉天下也!何敢有此野心?今天子勤政,为民种田求雨,较之桓、灵二帝,强之百倍!将这样的皇帝废了,老百姓何能心服?今后断不可有此言。
曹操嘴上虽然这样说,心里对献帝处处设防。献帝纵然有心振兴汉室,但仍旧是傀儡一个,终无建树。曹操死后,曹丕继位魏王,对献帝禁锢更甚。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丕逼迫献帝在繁城筑受禅台,将天下禅让于魏,自此,东汉王朝灭亡。
汉献帝屯田求雨的故事,老百姓仍然记得;许昌双龙湖,至今仍延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