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新能源新增规模(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加快壮大什么高端设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与航天航空海洋装备等产业?)
1.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加快壮大什么高端设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与航天航空海洋装备等产业?
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建议: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
2.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12月15日,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任育之在2021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致辞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已正式印发,近期将向社会公开,从明年开始,国家能源局将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着力推动规划落地。
任育之表示,“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行业将深入实施能源安全新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高质量跃升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有效支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
从新能源的发展来看,总体上分为四个方面:以区域布局优化发展,以重大基地支撑发展,以示范工程引领发展,以行动计划落实发展。在同日会议上,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在《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展望》报告中就上述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1、区域布局优化,因地制宜、多元融合,包括在“三北”地区优化推动风光大基地化规模开发、在西南地区统筹推进水风光综合能源基地开发、在中东南部地区重点推进风电光伏就地就近开发、在东南部沿海地区积极推进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
2、重大基地支撑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展规模,加快发展东中部分布式能源,有序发展海上风电,加快西南水电基地建设,安全稳妥推动沿海核电建设,建设一批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
3、行动计划落实发展,一方面是发挥风电、光伏发电技术成熟、经济性好等特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普适性强、普惠性好的新能源开发利用行动,推动新能源与各种开发场地、用能场景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十四五”期间重点开展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城镇屋顶光伏行动、“光伏+”综合利用行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供热行动等行动计划。
4、示范工程引领发展,主要包括技术创新示范,开发建设示范以及高比例应用示范等。
在执行落实方面,发挥风电、光伏技术成熟、经济性好的优势,因地制宜、多元融合,建立既清洁又安全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将是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目标。
围绕该目标,今年以来,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正在推进开发,同时国家能源局也正在着手准备第二批基地项目。
这其中,光伏、风电搭配光热发电装机,已经成为风光大基地开发的重要趋势。
目前,除了已经启动的一批风光热大基地项目外,华能、国家能源集团、三峡、中船新能源、中国绿发等一批国企央企都在积极布局更多的风光热多能互补项目,光热发电这一具有“清洁绿色”和“安全稳定”双优属性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将在“十四五”期间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3. 新能源未来趋势?
01
分布式发展
“十四五”时期,从我国能源发展的思路上,将改变过去主要依靠基地式大发展的路径,重点转向户用分布式发展,
形成大规模集中利用与分布式生产、就地消纳有机结合,分布式与 集中利用“两条腿”走路的格局。
分布式能源具有利用效率高、环境负面影响小、提高能源供应可靠性和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已成为世界能源技术重要发展方向。
分布式开发模式,既可实现电力就地消纳,避免弃风弃光,又能避免远距离电力传输,节省投资、减少输电损耗,
同时还能满足东部发达地区经济能源需求与消纳重心的匹配不均衡问题。
当前,在我国人口稠密、电力需求旺盛、用电价格较高的中东部地区,新能源分布式发电已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具备了较大规模应用的条件。
“十四 五”期间,光伏、风电、生物质能、地热能等能源系统的分布式应用、创新发展将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内容。
02
建立以储能为核心的多能互补能源体系
在我国推进能源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单一能源品种的利用已受到多方掣肘,建设高效、灵活的综合能源体系将成为“十四 五”时期能源发展的重点。
然而,不同能源系统间往往存在差异,且系统中各类能源的供能彼此间容易出现缺乏协调、能源 利用率低等问题,亟需具有调峰调频、辅助服务等优势的储能 技术支撑。
通过风光水火储多能有效结合、发挥各类电源优势、取长补短、紧密互动,不但能够为新能源提供调峰调压电源,提升新能源发电消纳能力,增加新能源应用比重,缓解“弃风、 弃光、弃水”等问题
亦有利于降低火电等传统能源高污染、高耗能的程度,为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环境污染提供助力。
因此,大力发展以储能为核心的多能互补体系,将成为我国能源经济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03
光伏将迎来一个更快的发展速度
目前,一大批光伏产业项目和配套支持政策将陆续出台。
其中包括新能源基地示范工程行动计划,并考虑在三北、西南布局多个千万千瓦级的新能源基地
在各地推动建设一批百万千瓦级的光伏发电平价基地,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农光互补、牧光互补等多模式的光伏发电项目。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不断完善光伏行业配套支持政策,继续完善可再生能源消纳权重考核制度和绿证交易制度,推动平价时代光伏定价政策出台, 做好与电力市场的衔接。
在保证项目基本收益的前提下,我国还将逐步有序推动新增光伏发电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推动新一代电力市场建设
确保大规模光伏发电的接入和消纳,加强光伏发电和用地环保政策的结合以及推动出台建筑上安装光伏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在政策支持下,我国太阳能发电在过去快速 发展的基础上,未来十年仍将实现持续的高速发展,光伏发电 从规模上有望超过风电成为全国第三大电源。
04
风电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未来,风电方面或将迎来以下六个方面的政策助力:
一是更大力度推动风电规模化发展。坚持集中式与分散式并举、本地 消纳与外送消纳并举、陆上与海上并举,积极推进“三北”地 区陆上大型风电基地建设和规模化外送,加快推动近海规模化 发展、深远海示范化发展,大力推动中东部和南方地区生态友 好型分散式风电发展。
二是更大力度推进风电技术进步和产业 升级。着力推动降低风电成本,特别是海上风电成本,切实提 高风电市场竞争力,推动构建适应风电大规模发展的产业体系 和制造能力。
三是更大力度健全完善风电产业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建立健全后平价时期风电开发建设运行管理 政策措施,保障风电企业合法权益,促进风电产业持续健康发 展。
四是更大力度促进风电消纳。推动构建适应高比例可再生 能源的新一代电力系统,切实提升系统消纳能力,优化完善可 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加大评价考核力度,调动各类市 场主体开发利用风电的积极性。
五是更大力度推动规划政策协同。加强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财税价格等部门的沟通衔接 和规划政策协同,推动降低非技术成本,实现风电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六是更大力度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 立健全适应风电规模化发展的电网体制、价格机制、市场机制, 为风电跨越式发展、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风电产业作为 清洁能源的重要力量之一,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05
核电有序发展
核电是目前唯一可大规模替代煤电的基荷并具备一定负荷跟踪能力的电源,可靠近负荷中心布置,与新能源协调互补耦 合建设,
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有效选择,
有利于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增强电网抵御严重事故的能力,降低大面积停电的风险。
从国家核电发展政策看,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体现了鲜明的政策导向,行业前景预期良好。
“十四五”时期,预计我国核电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有望按照每年8台左右的建设规模和节奏推进。预计到2025年,我国核电在运装机规模将达到 7000 万千瓦左右,在建装机规模接近 4000 万千瓦。
到2035年,我国核电在运和在建装机容量将达到 2 亿千瓦左右,发电量约占全国发电量的10%左右。
06
提升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加快能源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攻关,推动绿色低碳技术重大突破,
加快能源全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统筹推进补短板和锻长板,加快构筑支撑能源转型变革的先发优势。
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储能、氢能等前沿科技攻关。
开展新型储能关键技术集中攻关,加快实现储能核心技术自主化,推动储能成本持续下降和规模化应用,完善储能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提升安全运行水平。
适度超前部署一批氢能项目,着力攻克可再生能源制氢和氢能储运、应用及燃料电池等核心技术,力争氢能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推动氢能技术发展和示范应用。加强前沿技术研究,加快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
07
加快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完善能源科技和产业创新体系。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以国家战略性需求为导向推进创新体系优化组合,加强能源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构建能源领域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建设管理。
推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深化军民科技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