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尾大产业(龙海旅游十大必去景点?)
1. 龙海旅游十大必去景点?
1、龙海角美白礁慈济宫
白礁慈济宫又称慈济祖宫、闽南故宫,位于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白礁村,处于漳州台商投资区与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中心点,海沧大桥一路向西8公里,海陆空交通便捷,主奉中国最为著名的医神之一保生大帝,是全球保生大帝庙宇的祖宫。宋高宗皇帝为感吴夲恩德,颁诏动支国库,遣使监工,把龙湫庵改建为一座宫殿式的庙宇,明朝文皇后再赐送“国母狮”镇宫,故有“南方故宫”美称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涉台文物,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是世界第一慈济祖宫,保生大帝最早祖殿。
2、漳州市龙佳生态温泉山庄
3A景区
距离福州4小时,厦门0.5小时车程。龙佳温泉山庄建于一九九八年,占地1600亩,山庄规划为景观游览区、民俗文化区、素质拓展区、温泉别墅区、休闲度假区、台湾原住民文化村、立体农业区及龙佳生态科技研究开发中心和龙佳培训与管理中心,是一个以生态农业、温泉养生为,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等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山庄。2016年11月17日,漳州市龙佳生态温泉山庄由4A级降为3A级旅游景区。
3、林进屿
林进屿,是全国11个第一批获得国家级地质地貌公园之一,位于福建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日前入选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选的“中国最美十大海岛”。林进屿火山地貌属于新生代陆地间断性多次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有柱状节理玄武岩景观,有不同规模古火山口无根火山气孔群景观和海蚀熔岩湖、熔岩洞景观等。林进屿完全是由火山熔岩类的玄武岩组成,岛上最著名的火山景观是火山口以及火山口中的喷气口群和古熔岩群。
4、镇海卫城址
文物保护单位
镇海卫城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海卫城位于太武山之南,鸿江之滨。从石码行车51公里,便可望见这座名闻遐迩的兵卫古城。城墙全部用石头砌就,依山临海,如出水蛟龙。镇海卫城具有独特风格,既是海城又是山城。城内有后山、古山、召山、曜山、仓山,统称“五星山”,合城外“酒桶头”、“土地公山”两山统谓“七星落地”。城南有象鼻山,与旗尾山相通,环抱鸿江港。此港风平浪静,为天然避风港,每当风汛,过往船千百艘聚集于此,颇为壮观。远处海天范茫,东碇、南碇诸岛点缀海面,煞是好看。
5、林氏义庄
文物保护单位
林氏义庄(全称为永泽堂林氏义庄),义庄是古代中国社会风俗。宗族所有之田产。始于北宋。仁宗时范仲淹在苏州用俸禄置田产,收地租,用以赡族人,固宗族,系取租佃制方式经营。林氏义庄位于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资区杨厝村过井社内,该社历史上称为龙溪县二十九都白石保吉尚村潭头地方。占地面积4500多平方米,房屋99间,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砖木结构,悬山顶,四合院构造。为当时闽省著名的慈善机构之一。
6、漳州开发区南太武新港城水利风景区
国家水利风景区
南太武新港城水利风景区位于漳州开发区境内,依托加走湖水库而建,属于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景区面积3.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0.41平方公里。景区内溪流泉涌、绿树成荫盘根交错,南太武黄金海岸辽阔广袤,海域澄清透明,建设中的双鱼岛——国内首座大型离岸式生态人工岛,采用花园式布局。更有摩崖石刻、老子像、“青蛇献瑞”传说、南炮台遗址等历史人文遗迹分布于风景区内。
7、龙海红树林保护区
龙海县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龙海市的浮宫、紫泥、角美、港尾四个乡镇的河口海岸,中心坐标为24°20′N,117°45′E。保护对象为红树林。总面积200公顷,现有红树林86.7公顷。
8、隆教湾沙滩
隆教湾沙滩位于漳州市龙海市隆教畲族乡海滨,呈不太对称半圆形,似一弯新月,海水清澈而碧蓝,远观近看都美成画卷,被称为“东方夏威夷”。海崖上是一片金灿耀眼的沙滩,沙质细软,沙滩坡度约5度,海水落潮时沙滩宽达400余米。
9、白塘湾旅游区
3A景区
白塘湾沙滩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隆教乡白塘村,拥有3.2千米的半月形原生态沙滩,涨潮为月,退潮为心,尽享水天相连的震撼体验,饱览绝美的视觉盛观。景区周围有镇海卫古城、以“闽南第一峰”著称的南太武山、华东最大灯塔“镇海角灯塔”等文化历史遗址与自然景观。
10、龙海市鹭凯生态庄园
3A景区
鹭凯生态庄园,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生态庄园集休闲产业、绿色农业、田园社区等为一体,面积一千多亩。园区规划有东南亚侨乡市集、书院文化交流区、生态农业展示区、儿童大地魔法区、生态游憩乐园、云鹭香谷住宅区等主题园区。
2. 漳州最富的三个镇?
一:角美镇
角美镇,位于漳州市区东部,是漳州中心城区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漳州对接台湾、特区、自贸区的重要窗口,全镇总面积163.7平方公里,总人口超30万,是海西三大经济重镇之一,号称福建省第一镇,自古以来就是闻名海内外的闽南古镇,其镇域经济总量(GDP)连续十几年位居全国城镇三十强之列,综合实力可谓相当强悍。
二:港尾镇
港尾镇,位于龙海市东南部,地处漳州市南太武经贸协作区中心腹地,毗邻厦门经济特区,近年来,港尾镇坚持“依港立镇”,综合实力取得长足进步,成功跻身福建省百强乡镇行列,位居“漳州市经济发展实力十强镇”前列。
三:靖城镇
靖城镇,名义上属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实际为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辖,全镇总面积130平方公里,也是一个经济相当发达的大镇。靖城镇已经基本形成了农产品加工、电子、食品、鞋业、建材、家俱等六大工业群体,同时,高度发达的工农业直接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全面繁荣,这样形成了非常好的良性循环,在综合实力上有了很大的进位。
3. 如何发展乡镇文化事业?
如何发展乡镇文化事业?要比较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就应当首先回顾新中国成立后乡镇文化的发展过程,并全面检视现在乡镇文化发展的大致状况和所存在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了全面提升中国人民的文化水平,就大张旗鼓,轰轰烈烈地开展了群众扫盲运动。这是党和政府着眼于破除封建迷信,提倡男女平等,提高劳动能力和劳动效率,培育社会主义新风尚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当时,百废待兴,不识字的文盲占据总人口的多数,这种状况,会严重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扫盲运动中,为达到识字的事半功倍,就对汉字进行了一次全面简化。现在,我们常用的汉字便是当时的简化字。
新中国成立后,开会和标语宣传是乡镇文化的重要内容。因为多数农民不识字或者识字很少,贯彻党中央精神和上级指示,就通过开会来落实。领导一边念报告,一边用当地语言来解说。
人民公社成立后,公社和每个大队都成立了文艺宣传队。通过文艺演唱,反映了当时公社社员春耕秋收的劳动景象,提高了他们的政治觉悟,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后的知识分子上山下乡运动,让无数青年知识分子走向农村,他们为向农民传播文化知识,作出了杰出贡献;同时,他们学会了耕作,懂得了五谷的来之不易,产生了对农民更为敬重的朴素感情,这也是他们人生中的宝贵收获。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他们分批陆续回城了。同时,涌现了一批知青作家。但经过历史考验而留下的名篇佳作不多。他们绝大多数文学作品因为过度过多地展示自已下乡劳作过程中所遭受的苦难,没有真切地反映当时历史使命和时代精神,就经不起时间考验,到了今天,就被扫到垃圾堆里去了。扯远了,向读者致歉。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青壮年农民就普遍涌向城市打工。不少优秀的有文化的青年农民扎根于城里了。在城里打工的收入源源不断地寄回乡村老家亲人,从客观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几年,随着国家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扶贫力度,就促进了农民的富裕。
现在,我国绝大多数乡镇,农民住的是别墅,出门有小车。但另一方面,文化建设远落后于经济发展,麻将馆遍布,奢侈之风开始盛行,红白喜事,大肆铺张。走向农村,只见老人在耕田,上学的孩子在读书。青年人既不想耕田也不想读书,整天在麻将馆吆三喝四。传统的耕读之风开始衰微。这一切,会恶化农村社会治安,阻碍农村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发展乡镇文化,意义重大。
怎样发展呢?我个人认为:应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一,乡镇应成立和培育土生土长的文艺演唱队伍。通过他们面对当地群众的演唱活动,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时代精神风貌和对更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引领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养成有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二,可以设立乡镇级文学刊物,接受上一级文联的指导。所选文章不必曲高,力求通俗易懂,可适当使用当地生动有趣的方言。让当地人在文学创作和阅读中解剖自我和完善自我,实现文学作品教有人民,服务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伟大作用。
三,要广泛开展文化扶贫活动。现在,我国乡镇文化发展远落后于城市文化发展。通过文化扶贫,让每一名乡镇人都能在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和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