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业首次迎来两项行业标准
本报讯 在近日召开的“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 科技 守正创新成果发布会上,人民银行组织发布了28项金融行业标准,涵盖金融产品与服务、绿色金融、金融数据、金融安全、支付清算、金融 科技 和金融监管等领域。其中,上述28项金融标准中包括首次发布的2项绿色金融行业标准,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金融标准支撑。
在 科技 标准方面,一是稳步推进金融 科技 标准建设,加强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物联网、多方安全计算等技术金融业应用标准制定, 探索 雾计算、拟态安全等标准研制,深入实施金融 科技 发展指标评价标准,推动金融 科技 伦理治理标准建设,制定开放银行标准规范。二是稳妥推进法定数字货币标准研制,建立完善法定数字货币基础架构标准,研究制定法定数字货币基础数据元、信息安全、业务应用、终端技术、评估检测等标准。三是系统完善金融数据要素标准,加快金融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标准建设,完善金融大数据标准体系,制定金融数据应用建模、元数据、算法评价等标准,制定银行间客户交互行为数据采集、银行间市场交易数据等标准。四是强化金融网络安全标准防护,健全金融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标准体系,加强网络安全能力评估、风险排查、安全防御、漏洞管理等标准建设,加快商用密码应用和开源安全防护标准建设。
在产品和服务标准方面,一是加快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约束条件,制定统一的绿色债券标准,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标准,支持建立绿色项目库标准,加快制定金融机构碳排放核算、ESG评价等标准,支持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二是有效推进普惠金融标准建设,推广“金融标准+乡村振兴”工作模式,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数字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等标准建设,研制线上服务适老化改造和线下服务无障碍标准,加快金融业生僻字处理标准制定,助力弥合数字鸿沟,促进共同富裕。三是加强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标准保障,推动供应链交易数据与金融机构共享的流程、接口、使用、安全等数字信息管理技术标准建设,加强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数字化和要素标准建设,定银行间电子认证互通互认标准,研制 科技 金融产品标准,支持构建金融支持创新体系。
在基础设施标准方面,一是开展人民币跨境支付标准建设,制定跨境支付清算产品服务、清结算处理、业务运营和技术服务等标准,加强对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建设的支撑。二是推进金融业信息化核心技术安全可控标准建设,系统推进金融信息技术创新业务约束、技术接口、适配验证、研发测试、成熟度评估等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基础软硬件、业务应用、服务器与终端技术选型等标准制定。
据了解,此次发布的28项金融标准中,有的标准发布即实施,有的标准设置了过渡期。
兴业银行成功承销国开行2022年首期绿色金融债券
1月19日,兴业银行成功承销国家开发银行2022年第一期“债券通”绿色金融债券。本期债券面向境内外投资者发行,期限5年,发行规模 150亿元。作为本期绿色专题债券的主承销团,兴业银行承销量达19亿元,位居市场第二,以实际行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去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交通领域落实“双碳”战略 的方向,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广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引导低碳出行。
本次债券募集资金主要投放于“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交通-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建设”类绿色产业项目,符合人民银行绿色债券支持目录、 国际资本市场协会绿色债券原则、国际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气候债券标准,募投项目筛选标准严、质量高,环境和 社会 效益明显,将 有效促进低碳运输体系建设,可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1.96 万吨、节约标准煤0.97 万吨、减排氮氧化物47.91 吨、减排可吸入颗粒物0.90吨 。
作为我国首家赤道银行,兴业银行立足绿色金融领先优势,聚焦减碳降污重点领域,“商行+投行”并举,积极把握“双碳”战略机遇,在 债券、外汇、商品及衍生产品等各类要素市场持续保持头部做市商地位,主动加大绿色债券投资交易力度,深度参与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助 力我国经济 社会 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截至2021年末,该行承销绿色债券超过300亿元,连续五年排名股份行第一;累计为40619家企业提供绿 色金融融资36753亿元,所支持的项目可实现在我国境内每年节约标准煤4088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10672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