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经营指标排名(哪些数据可以反映公司经营业绩?)
1. 哪些数据可以反映公司经营业绩?
公司业绩评价的指标如下:
1.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2.?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3.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4.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比率。
业绩评价(performance?evaluation),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的方法,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照相应的评价标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以及经营增长等经营业绩和努力程度等各方面进行的综合评判。科学地评价企业业绩,可以为出资人行使经营者的选择权提供重要依据;可以有效地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管和约束;可以为有效激励企业经营者提供可靠依据;还可以为政府有关部门、债权人、企业职工等利益相关方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2. 经营管理目标和指标指的是什么?
经营管理目标和指标的定义如下:
经营管理的目标指的是企业经营所期望的成果,如年利润。
经营管理指标指的是衡量目标的单位或方法,如员工流失率、门店客流量、合格品率、顾客满意度,等等。这些指标都是对结果,也就是对目标的一般性描述。
经营管理指标指的是衡量目标的单位或方法,如员工流失率、门店客流量、合格品率、顾客满意度等等。
指标是一种可以衡量的属性,一般表现为一个计算公式或衡量标准;目标是期望达到的状态或计算、衡量后的结果。
扩展资料
第一个关键目标是指总体的“经营目标”,这是企业的绝对硬指标。但是很多企业现在都只有生产目标,很多企业甚至都把生产目标当做了年度经营目标,这是一种谬误。
生产经营目标包括市场目标、销售目标、生产目标、质量目标、利润目标等,按照目标的“拉动性原则”,根据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差异,一个正常的企业年度经营目标最低必须在去年同期的基础上提升10%,最高的可达到30%以上,要是整体的生产经营目标低于去年同期,那就说明公司正在走下坡路了。
第二个关键目标是年度“管理目标”。这个目标本来是企业的软指标。但是,根据系统管理的原则,管理目标是经营目标的保证,没有过程的规范就难有目标的达成。所以,也必须设计成“硬指标”。遗憾的是很多企业都只有经营目标,有管理目标的并且把管理目标也纳入到公司年度目标的企业有如凤毛麟角。
这种目标包括“规范化管理覆盖率、制度流程完整率、问题改善及时率、人力资源学习成长率等等,这些过程性的管理指标的额度一般都会设计成100%,也必须保证一定的刚性。否则,其导向作用就根本无从发挥。
第三个关键目标指的是“年度成本目标”。在外部经济环境持续低迷的形势下,所有成本都在持续上涨,所以,这个成本目标也必须设计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硬性目标”,也必须保证有一定的刚性,这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必备手段。
这个目标主要指的是员工离职率、人工成本、能耗成本、材料成本及损耗成本等,这些成本是可以通过规范内部管理来解决的,所以,必须用“下降”这个反向指标来体现,一般而言,管理一般的企业最低就有10%的持续下降空间。管理粗放的企业可能就远远不止了。
3. 判断企业“具有持续盈利能力、财务状况良好”的标准是什么?
盈利能力指标主要包括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六项。实务中,上市公司经常采用每股收益、每股股利、市盈率、每股净资产等指标评价其获利能力。
1、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100% 营业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市场竞争力越强,发展潜力越大,盈利能力越强。 在实务中,也经常使用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等指标来分析企业经营业务的获利水平。其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2、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其中:成本费用总额=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成本费用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越小,成本费用控制得越好,盈利能力越强。
3、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是企业一定时期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值,反映了企业当期净利润中现金收益的保障程度,真实反映了企业盈余的质量。其计算公式为: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一般来说,当企业当期净利润大于0时,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应当大于1.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对现金的贡献越大。
4、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了企业资产的综合利用效果。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其中: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一般情况下,总资产报酬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益越好,整个企业盈利能力越强。
5、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反映了企业自有资金的投资收益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产×100% 其中:平均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年初数+所有者权益年末数)/2 一般认为,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企业投资人、债权人利益的保证程度越高。
6、资本收益率
资本收益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净利润与平均资本(即资本性投入及其资本溢价)的比率,反映企业实际获得投资额的回报水平。其计算公式如下: 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本×100% 其中:平均资本=(实收资本年初数+资本公积+实收资本年末数+资本公积年末数)/2 上述资本公积仅指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7、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也称每股利润或每股盈余,是反映企业普通股股东持有每一股份所能享有企业利润或承担企业亏损的业绩评价指标。每股收益的计算包括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为: 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其中,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一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和已回购时间一般按天数计算,在不影响计算结果的前提下,也可以按月份简化计算)。 稀释每股收益是在考虑潜在普通股稀释性影响的基础上,对基本每股收益的分子、分母进行调整后再计算的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越高,表明公司的获利能力越强。
8、每股股利
每股股利,是上市公司本年发放的普通股现金股利总额与年末普通股总数的比值,反映上市公司当期利润的积累和分配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每股股利=普通股现金股利总额/年末普通股总数
9、市盈率
市盈率,是上市公司普通股每股市价相当于每股收益的倍数,反映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每股净利润愿意支付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3396462的价格,可以用来估计股票的投资报酬和风险。其计算公式为: 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 一般来说,市盈率高,说明投资者对该公司的发展前景看好,愿意出较高的价格购买该公司股票。但是,某种股票的市盈率过高,也意味着这种股票具有较高的投资风险。
10、每股净资产
每股净资产,是上市公司年末净资产(即股东权益)与年末普通股总数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每股净资产=年末股东权益/年末普通股总数